以史为镜,“四史”教育点亮课程思政
----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讲四史、守初心、感党恩”思政示范课教学大赛圆满完成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思政元素,熠熠生辉的党史中蕴含着伟大的革命精神,是滋养莘莘学子成长的精神养料。为发挥学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党总支联合教务处开展“讲四史、守初心、感党恩”思政示范课教学大赛。
为全方位地发挥各学科课程思政育人功能,5月10日至5月28日,学校各学科十位优秀教师分别开设了思政示范课。
闫妍老师将哲学知识运用与党史学习相结合,结合党史学习,在党的历史发展中引发学生对哲理的理解和运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哲学,运用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成功的必然性,进一步提升政治认同,感党恩,跟党走。
徐海燕老师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软件业的发展为背景,开设了题为“定位的实际应用”的示范课,结合学生近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说出一名合格的软件从业人员应具备怎样的素质,从而发现自身的不足,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为成为一名合格的软件人而努力。
黄婷老师以一首《七律·长征》,带领同学重回到长征岁月。她带领学生深情诵读,以“声音”为经,结合视频音画,用感性复活学生心中诗情;她引导学生揣摩艺术手法,以“反差”为纬,用理性精思革命诗意;她结合职校生的具体实际,以“精神”为魂,用悟性契入诗境,通过生动教学,让长征历史,让伟大长征精神潜移深入学生心田。
徐旸老师带领学生徜徉于影视作品《我和我的家乡》赏析,通过对五个不同的故事的深刻剖析,激发学生对于家乡的种种情愫,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受影视作品中对于爱国主义情怀主旋律的表达及影视镜头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细节捕捉。
吴文晶老师的示范课以“康熙统一台湾”为题展开,通过清王朝初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学生深刻理解了南海诸岛、台湾岛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意识到在中国改革、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时代赋予自己的责任与担当,思想和行为上决不“躲进小楼成一统”,更深刻坚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意义。
南珺老师的“六国论”示范课,以史为镜,依托作者借古讽今、忧国忧民的匹夫之责,串讲党史、新中国史社会发展史等,激发学生用历史的思维知史爱党、用历史的眼光知史爱国。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张蕾老师的“A Century of Struggle and Achievements”依托《中国日报》的新闻报道A Century of Struggle and Achievements,阐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将“四史”学习教育与英文报刊阅读学习相结合,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从而自觉传播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顾永菲老师摘选建党百年主题服装广告、新闻热点及雨花台区职教活动周等素材,依托服装广告案例激发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变的感悟,在讴歌新时代、新生活、新思想的同时,让学生解读讨论,学习传播技巧等专业知识,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和国货品牌的自豪感,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爱国情怀。
何玲老师将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史融入“软文笔法技巧”专业学习中,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课堂以软文笔法技巧的教学为切入点,从各个角度体会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和企业的发展创造的有利条件,有意识地将所学技巧运用到日常写作中,为专业课程学习提供了新的素材和思路,拓展了思想政治元素在现代商业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课程思政+专业”的跨界教学实践。
张枨枨老师依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优秀国产动画的发展历程,对动画影片从美术风格特点、人物造型特征、角色性格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对比,让学生了解动画发展史的演变离不开历史洪流的推进,激发起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此次思政示范课教学大赛以课堂为阵地,以示范课为契机,加强课程教学和“四史”融入课程思政交流与学习,优化课堂教育教学,强化“四史”融入课程思政贯彻落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使课程内容走入学生的“心端”,使学生在思想有感悟、心灵上有触动,行动上有体现。(文/汪杰;图/教务处;审核/张晓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