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3小时100元不限次数电话_500块上门4个小时电话号码_快餐150元3小时不限次数

欢迎光临!今天是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跨界融合赋能育人
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第十四届黄炎培“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实一体”示范课活动纪实(三)

作者: 教师发展处 | 发布时间: 2025/4/25 14:55:49 | 65次浏览

     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第十四届黄炎培“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实一体”示范课教学活动有序进行中。本周名特优教师通过古诗词与AI技术融合、摄影实践与思政渗透、班会教育与阅读素养提升三大主题课堂,探索“跨界融通”育人新路径。

古诗词+AI:科技赋能文化传承

在梦工厂4号楼2402教室,特级教师陈莉以《当古诗词邂逅AI》为题,课堂以“文化传承”为核心运用“一轴心、四结合”大语文教学模式融合“AI技术+课程思政+跨学科教学+审美教育”,做到技术赋能资源整合:学生利用AI生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数字场景图,将辛弃疾笔下“烽火扬州路”转化为动态历史画卷,结合AI分析诗词用典与历史背景,突破传统文本解读局限通过对比南宋抗金与当代科技强国的历史脉络,引导学生感悟“家国情怀”的古今传承,完成“诗词-AI绘画-情感分析”的跨学科项目,提升审美与数字素养。

摄影实践+思政:任务驱动培育工匠精神

日第三节课,凌晓老师在2426教室开展《构图中拍摄角度的运用》摄影实践课。课程通过“任务驱动”,通过三个环节实现思政育人:采用项目化学习设计学生分组拍摄校园“工匠精神”主题照片,运用仰拍、俯拍等角度表现技能实训场景,如非遗技艺传承等,将构图技巧与职业精神结合对比《清明上河图》的散点透视与现代摄影构图,分析中国艺术传统中的“留白”“取势”技法,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审美”的当代价值

班会教育+阅读:书香浸润心灵

下午第七节,袁龙云老师在2415教室开展《书犹药,可医愚》主题班会,课堂以“阅读力提升”为目标,学生结合名著选段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理解“知行合一”内涵《给未来工匠的一封信》,将阅读感悟转化为职业规划,践行“立德树人”任务数字资源整合,完成“阅读-创作-传播”的闭环学习。

节名特优示范课均体现“跨界融通”特征:陈莉老师的AI+诗词课实现“文化传承+数字素养”双提升,凌晓老师的摄影课构建“技能实训+艺术审美”双螺旋,袁龙云老师的班会课达成“阅读素养+职业规划”双目标。此次课堂实践不仅是对黄炎培职教思想的现代诠释,更是对“课程思政”与“跨界融合”的生动实践。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将继续践行黄炎培职教思想,深挖黄炎培教学原则中的现代价值“跨界融通”,培养兼具“工匠精神”与“人文底蕴”的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

文:卢晨晨;图:卢晨晨;初审:陈莉;终审:张勇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